4月26日,从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与规划要求、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与重点、乡村产业发展现状与重点、乡村治理现状与重点、新阶段新思维下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幸福慢村开发模式七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幸福慢村通过整村产业和产品的设计,有效整合政府扶持资金与市场化产业资金,用市场化手段整合村集体利益、农民个人利益、社会资本利益与政府的发展目标,形成一体化的策划规划设计建造运营全程参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城乡融合示范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希望在全国广泛推广幸福慢村的合作,促进乡村振兴投入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是幸福慢村打造建设的主要目的。
一、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与规划要求
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乡村发展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任务艰巨。
四十年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但与城市在产业发展、居民收入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镇、乡、村及整个乡村区域,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最大区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确定了实施“三步走”的目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阶段性重点任务。
2017-2020年乡村振兴核心工作是推动扶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元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第一个问题是城乡统筹结构,第二个问题是村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人、地、钱”的难题。
二、文旅乡村振兴理论研究
2017年11月,IPMaker造物家文旅率先成立了全国首家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院,全面研究与探讨乡村振兴的机理与实施路径。IPMaker造物家文旅与四川省开江县委县政府合作,探索编制《开江县乡村振兴规划》,成为全国最早启动的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之一。
2018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9月公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该书于2019年6月份进行了修订重印,补充了约30%的新内容。
(一)1大判断:乡村,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区域
(二)三大机遇:政策机遇、资本机遇、市场机遇
1、政策机遇:政府持续增加投入与扶持政策的机遇。
2、资本机遇:乡村土地不可流转,不动产价值极低。
3、逆城镇化发展的机遇:逆城市化的消费,逆城镇化的人口流动,乡村与城市的互动发展结构正在形成。
(三)四个观点:乡村现代化、就地城镇化、两个融合、三个不等于
1、乡村振兴的本质:社会经济的乡村现代化
2、乡村振兴的落点:产居融合的就地城镇化
3、关键在融合:产业融合+产居融合
4、三个不等于:重新审视乡村产业、乡村居民及乡村社会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及重点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017年,全国有近1/4的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收集和处理,80%的村庄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处理,约1/3的行政村村内道路没有实现硬化,行路难、如厕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基本公共服务落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乡村旧貌换新颜。截止2020年,有95%的村庄开展清洁行动,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全国近30%农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行政村,96%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完成整治。
(二)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重点工作
未来工作重点聚焦四个方面:
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生活污水治理
厕所革命
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
(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未来乡村建设的一大重点。
(四)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
2016年,《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标志着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展开,总结了渔业开发型模式、草原牧场型模式、环境整治型模式、休闲旅游型模式、高效农业型模式、产业发展型模式、生态保护型模式、城郊集约型模式、社会综治型模式、文化传承型模式“十大模式”。
四、乡村产业发展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9大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首要目标及关键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9大产业包括现代特色农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村生活性服务业、乡村传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乡村建筑业、乡村环保产业、农村文化产业。
(二)乡村振兴的产业抓手
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有一定资源、产业和区位特点等优势的范围内优先发展现代农业,从而在某空间上形成产业群的聚集区。从2017年开始,全国启动创建工作机制,截止目前,三年合计认定81个。
2、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且被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全国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从2017年的5.6亿亩达到2020年8亿亩,每年增长超过8000万亩。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持续居世界第一位。
(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状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要通过打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来延伸农业产业链,进而实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融合。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根本途径,把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作为融合的重点产业,把创业创新作为融合的强大动能。
三年政策推动带来三年发展成就,2019年,全国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1万家,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了22万亿元,吸纳3000多万人就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增长至17131元。
(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三大模式
1、以一产为主导的“一二三”融合模式:以原产地的特色种养殖为依托,打破传统农业产业界限,通过农产品加工、传统手工制作等第二产业的发展及产业服务、休闲服务在研发、生产、营销环节的介入,延伸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以二产加工为主导的“二三一”融合模式:依托农产品及特殊技艺的精深加工和手工制造,向上发展以一产为基础的原材料的供给;向下发展配套性服务业(如仓储、运输、电商等)及支持性服务业(科技、信息、金融等)。
3、以三产为主导的“三二一”融合模式:旅游引导的消费带动融合模式,以科技手段带动的产业融合模式,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带动模式,以电商物流为引领的服务带动模式。这也是绿维最注重最熟悉的模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