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为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创意产品即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做好文化创意产品体制机制、开发模式、灵感创意、销售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明确的提出了,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以人为本的创造导向,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加强群众精神力量,不断完善当代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服务体系,执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发展战略。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文创产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品迅猛发展,贯通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仅2020年,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种类就达12.4万种,实际收入超11亿元。文创口红、雪糕、朝珠耳机、考古盲盒、萌宠玩偶的出圈出彩,使文物“活”起来,让文物文化以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方式走进百姓、融入生活,拉动了消费、带动了经济。迈步新征程,经济高速增长、物质条件显著改善、公民素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驶入快车道的文化创意产品必将迎来爆发式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作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的主阵地和主力军,需要上下联动同向发力,敢为人先、创新突破,摒弃简单复制、粗放经营的纪念品式老套思路,探索走出一条既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又能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之路。
拓展开发模式。当前,经济发达地区文创产品开发渐入正轨,但市县基层文化机构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可采用“总分”模式,即以综合文化机构为龙头,县区文化机构为支撑,成立公司或寻求名企、名品及当地优质企业开展合作,共享文创资源,集团化运营、集约式发展,聚集力量、提升影响、扩容效益,实现以大带小、区域协同。
激发创意灵感。消费者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热衷,不仅仅是基于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对其背后所承载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认同和共鸣。要在充分研究阐释的基础上,提炼价值精髓、突出地域特色、注入时尚元素,以走心设计、舒服色彩、优质材料、科技手段和品控管理,提升实用性、体验性、现代性和附加值,打造精品名牌,融入现代生活,让中华文化焕发新时代光彩。
做好营销管理。一方面,在文化文博单位和重要商圈常设文创商店,并结合文物展览、图书展销、传统民俗、重要节会等设置临时商铺配套销售。另一方面,做好实体店面与网络商店、直播销售、新媒体平台推介相结合,不仅要扩大文旅耦合效应,让消费者在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同时“吃进文化”“带走文化”,更要跨出当地当时的旅游市场小圈子,扩大基础消费群体,走向更为广阔的文化大市场。
保护知识产权。面对诉讼难、获赔少,“山寨”盗版屡禁不止等问题。需要内外环境双重净化。外环境净化,就是要加快健全文化创意产品相关知识产权制度,加大行政保护、司法保护、行业监管、普法宣传、侵权赔偿及全链条打击幅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内环境净化,就是文创企业和机构要统筹内控制度、生产环节、经营活动、技术手段等各个环节,降低被侵权的风险和成本。
文创产业增效经济发展,消费繁荣提振文创信心。要顺应文化创意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创意发展趋势,加快新文化形式的发展,改造和完善传统文化形式,激活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展示新的魅力示新责任,全面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蓝海。